【转载】有计划的人生,才是好人生。
你好,我叫另维,20岁,本科在读。
这里是西雅图的凌晨两点半。我同往常一样,复习功课至天亮;与供职的留学咨询公司的客户视频聊天一小时半,确定她的大学申请状况;出门去教堂;带上午饭前往图书馆,聚首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管理学课业项目的讨论;结束后回寝小睡一会儿,端一杯咖啡,返回图书馆继续昨天没写完的作业。
窗外淫雨霏霏,校园很美,哥特式建筑群间,有浑身湿透的乌鸦落在屋檐、地面狼狈得摆翅膀,有海鸥长鸣着斜划长空,破雨而行,还有一跳又一跳的小松鼠,也不知道要去哪里,找什么。我在玻璃窗里看见了自己。长发,淡妆,表情丰富,没有皱纹,和两年前那个独自拖着两只23公斤的巨大旅行箱,第一次降落在太平洋对面的小姑娘,并没什么两样。
闭上眼睛,襄樊四中里的一切都还历历在目。
在小城里唯高考是尊的高中梦想留学,对流程一知半解,又不想把自己的命运撒手扔给中介,不负责任又浪费金钱。注册小马过河,追梦,傻傻地等那时为数不多的几家留学论坛,如饥似渴地浏览、存储高校介绍与所需材料。很快发现网上的信息众说纷纭彼此不一,只好自己上学校官网确认信息。
那年在湖北读高中,唯一的学英语途径是人教版课本,很多看不懂的词句,只好一边查字典一边四处询问,国外网站运行速度奇慢,每次都烦躁得想罢手不干了。
早年爱写作,从新概念到《萌芽》,再到出版不愠不火的小说,稿费在存折里,从来也舍不得花,如今一股脑拿出来,报名托福、SAT培训班,租好新东方附近的廉价地下室,就这样只身北上进京。
以三线小城17岁姑娘的眼光来看,北京花钱如流水,眼看着存折的数字一天天减少,满心滴血。但还好心里装着明确的目标,眼里有光,生命充满希望。
当时,托福班上名校大学生居多,SAT 班则充满了家境优渥、见识极广的中学生,课间几番闲聊,大家都是从小有专人规划好了:初二下乡做志愿者,初三参加美国夏令营,高一上托福课,高二加AP课(给高中生修的大学课程,能换美国大学学分,并增加录取率),然后选校,准备资料……我才意识到自己跑了这么远,连人家的起点还没跑到。还在为自己的勇敢出走而暗暗沾沾自喜。
还记得心里那段不曾中断过的退堂鼓。
——坚持不下去了,真的。又不是不走这条路就没有学上。
也记得在狭小阴暗的地下小隔间里的硬板床上,恒牙厮磨的声音。
——可这才是我心里想走的路啊。
以一天500个单词,循返往复背不停为起点,昂贵又难买的几千页的习题终日研习;熬夜刷考位;字斟句酌地填表格,写个人陈述。在将近半年的漫长等待里束手无策,鼓足勇气拨打国际长途询问,却半天吭叽不出一句意义明了的话。一条路,好不容易一鼓作气走完半程,却像是被人一把扔进了无垠的旷野,不见来路不见归途。
还记得那年盛夏清晨五点的北京地下室,隔间里炎热异常,隔间外全是北漂们起床、小孩哭闹的声音,睡不着,拉开灯,涂好六神花露水,坐在小区里一边背单词。记得17岁一个人在香港街头,饿着肚子摸索、计算从住所到考场的路。记得录取信迟迟不来的一月底,三天两头便要从申请全军覆没,前功尽弃的噩梦中醒来,茫然地听着窗外的烟花与鞭响。记得抱着签证材料,在大使馆前疯狂加速的心跳。记得拖着大箱子走进国际航班登机口后的悄悄回头,以及视线尽头我那因为没有护照被保安拦在外面的妈妈,和她久久伫立的并不夺目的身影。
18个月,从社区学院转入大学,在留学梦变成留学生活的现在,当时的绝望感觉,已经全部无迹可寻了。
事情好像并没有我说的那么艰苦困难。总之一切就这样开始了。
遇见许多初从世界各地聚来一处的18岁少年,一起说着蹩脚的英语,日日闹笑话。
比如去餐馆吃饭,吃不惯饭里诡异的teriyaki 酱、墨西哥辣椒酱而向店员索要醋(vinegar),却因为太过紧张把“Do you have vinegar”错说成“Do you have virgin”;比如托同学带一杯可乐(coke),却把音发成cock ;比如去公园晨跑,听到迎面而来的黑人大哥热情洋溢的“Hey, bro, give me five!”郁闷地掏出五美金给他……灰心又兴奋地惊叹“原来世界这么大”。
混血人种远多于其他,轻易就能结识到来自世界任何角落的人;学最前沿的知识却丝毫不被禁锢思想;自由选择专业(不同学院自行设置申请和考试要求),自由选择进学院时间(最晚大三),因此有足够的时间寻找志向,能力与兴趣所在;出国机会不胜枚举。
会日均领悟一次“人外有人”,四五国语言随意转换、中学创业、成绩优异特长突出、对自己有极其清晰的规划的人比比皆是,再厉害都不算厉害,再有钱都不算有钱,再努力都不算努力。
就这样,渐渐被被潜移默化出平日拼命学习、工作赚钱,夏天去阿拉斯加、西雅图度假,冬天则奔赴佛罗里达、夏威夷的概念。
莫罗要塞。波多黎哥。
迅速学会做饭,买菜,缴、省水电费,拼家具,修马桶,开车……真真正正地独立生活。生病了自己养,因为几天住院费相当于一辆二手宝马;在与父母的视频中巧妙掩饰病情,因为两半球相隔,父母唯一能做的是白担心。
是太多、太多如果不远走,三十岁也悟不出的成长,半生也到不了的地方,一生都结识不到的人。
六个人出发竖穿美国。2014。
大多数时间里,我每天的睡眠大约在三到四小时之间,一般是凌晨两点以后到五点。其他时间基本都在马不停蹄。
把所有的年轻都用来向前跑,看着自己一点一点坚强、独立、视野宽阔。脚下的路越来越宽,世界在眼里越来越小的感觉,真好。
不知从何时起,只要和父母视频,爸爸就会不厌其烦反复叮嘱,要多睡睡好还要按时吃饭啊不要太累啊睡觉比什么都重要啊。不懂他为什么总是不懂我的想法——
你20岁,这么一把充满希望的好年纪,你早上醒来,决心要看一整天功课书,你发现自己还有点困,你说,那就再睡个五分钟吧。你在半小时后迷迷糊糊起床,刷牙洗脸收拾东西半小时,然后出门吃早饭,你磨蹭去自习室时已将近上午十点,你看看四周,上上厕所喝喝水,拿出手机看时间又顺便看看短信QQ人人甚至微博,然后你惊讶地说,呀,怎么刚翻开书本一上午就过去了。你去吃午饭,接着你困了,你想,睡半个小时下午精神好,效率才会更高呢。下午四点,你醒了,你决定省下去自习室的时间,立刻马上好好学习,你又上上厕所喝喝水,没看两页书,室友来了,他叫你出去打球逛街,你说,我要学习啊。“你们你说他说他说你说”一小时,他走后你再意犹未尽地看看手机,还没看完你又饿了,原来是晚饭时间到。你吃罢晚饭,想起一天过去什么也没做,真的着急了,你终于在自习室里安安静静看了两小时书。踏着夜回寝室的路上,你满足地想,今天还是挺有效率的嘛。回寝室后又接受一番“学霸啊,学术帝终于回来了啊”的赞叹,带着“我有在好好学习”的美好幻觉睡觉了。哦,对了,听说还有会用打电脑游戏嘉奖自己奋斗一天的人,好吧,你打了半小时游戏,幸福地睡着了。
不知不觉,你这个自以为自己一天学了十小时的人,发现那些真正一天学十小时的人满手全是机会,在去念顶级名校、入职场拿高薪,还是放弃一切去创业追梦间艰难纠结,你看得满心难受,你对自己说,比不了啊,人家妈妈是老师,先天后天条件好,自然比我强;你发现一个飞黄腾达的人的爸爸的弟弟的二表哥的三叔是个官僚或者商人,你骂骂咧咧,什么官二代富二代,这个拼爹的时代;再接下来,你终于发现一个什么身家背景都挑不出来的人,于是你仰天长叹,命啊命啊,这都是命啊,他就是被苹果砸到的牛顿,而我一生注定是个小人物啊,唉。
你发现了很多不公不正,唯一没发现的是那些年里的每一天,你对头昏脑重的自己说“再睡五分钟”时,别人已经悄悄下了床,而那偏偏就是一切差异的起源。你看不见每分每秒,日积月累的过程,你只看见它们造成的后果。你看见大家纷纷有车有房了,你还在为生计奔波犯愁,你越发埋怨起来,你怨天怨地怨爹怨社会,为什么老天不给机会,是的,你总是能找到完美的借口和理由,然后有一天你一觉醒来,你40岁了。
这不是我想要的。
大学开学典礼上,first year program的老师说了这样一段话,在你开始你的大学生活前,我希望你们想清楚你准备来这里干什么,你们是自由的,可以选择拼命学习,像你们的校友XXXXX一样去改变世界,也可以选择每天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玩数独游戏,but I believe this was not the reason why you worked so hard to get into this university.(但我相信这不是为什么你努力想进入这所大学的原因。)
吃吃睡睡,刷刷微博,无数个日夜我拼命、拼命、拼命考上大学,不是为了这些。
所以,爸爸,不要试图阻止我一天接一天近20小时的清醒,我不累,不困,我若想睡想吃想刷微博,大可以退学回家去,在家里做这些没有忧虑,成本低廉。
我要的,便是这般与轻松绝缘,但越来越自由的人生。
——转自另维微博
想说的话:藏了好几年的文章,一直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我又怎么能原地踏步,止步不前。
维姐说过:前行的路上,可以困苦,但一定要有光。 希望可以燃起你们的光。
哈哈,好励志的故事,差点以为是你自己的亲身经历~
想起自己学绘画之旅,加油,每一个梦想都值得努力~